【神奇爸爸】傅家俊不求女兒考100分爭第一 嘆做爸爸難過打比賽︰我是女兒的偶像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11/18 12:57

分享:

分享:

「神奇小子」傅家俊認為做爸爸比打桌球比賽難,因為一旦行差踏錯,隨時影響女兒成長,相反打波失誤只會影響自己。

「做爸爸比打桌球難。」44歲有「神奇小子」之稱的香港桌球手傅家俊(Marco),一句話簡單概括為人父親的難處,比賽是自我挑戰,但做爸爸一旦行差踏錯,隨時影響女兒成長。Marco慚愧因四出比賽難以陪伴妻女,但女兒能透過看他的比賽,見到爸爸如何忍耐、冷靜處事,故每場比賽猶如一場身教。

最新影片推介︰

在上月舉行的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中,Marco最終以局數4比6不敵世界一哥「火箭」奧蘇利雲屈居亞軍,Marco坦言沒有失望,反而很開心太太Shirley、快將10歲的大女「包包」傅晞媛和7歲細女「米米」傅靖媛現場支持,因妻女絕少有機會在香港看他比賽。

女兒有讚我一桿打出147度(準決賽反勝希堅斯)打得好!她們都在英國出世,曾在英國看過我打比賽,在香港好難得。即使電視有直播我的外地比賽,也大多在香港時間凌晨,她們已睡著了。

Marco與太太有共識不做虎爸虎媽,最重要做好學生本份。(OneDegree提供相片)

85分好爸爸 遺憾常比賽少陪妻女

Marco在桌球界奪獎無數,但也不及女兒一個獎盃珍貴,「有次回家兩個女兒向我頒發了『最佳爸爸』獎盃,令我感到好窩心,相信我在女兒心目中的地位不錯。」他自評是個85分爸爸,扣分位就是經常四出比賽少陪妻女。他曾打算減少比賽,多投放時間在家庭,卻遭太太反對。

她真的很好,非常支持我出國打波為事業打拼、為夢想奮鬥,她每次看我比賽也很享受。太太在家庭中擔任了重要角色,也是我的隊友,就像踢波一team人,要前中後合作才行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桌球影響人生 培養高EQ性格

桌球是Marco的人生,他亦透過桌球正面影響身邊人。桌球改變了他的性格,以前他為人急躁、沒有耐性,打桌球後大大提升其專注力及控制情緒,甚至學識STEM,「心境平靜才能打得好,打出每一球前都要計算角度,打球上哪一點才能造出想要的旋轉效果,這是物理學。」

Marco笑言全靠太太做嚴母,他就負責陪玩。(OneDegree提供相片)

以前桌球室予人的形象,是壞孩子才去的地方,窒礙了香港桌球發展,因此Marco近年開設桌球學校教小朋友,希望培育未來人才。包包和米米在耳濡目染下,也漸漸對桌球產生興趣,Marco當然有親自教女兒打波。

女兒知道桌球的打法多樣化,有好多策略。她們都打得不錯,球感好、學得快,我沒有強迫她們學習,只是她們有興趣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不做虎爸虎媽 只求盡學生本份

Marco笑言自己是家中的康樂組,只負責玩,除了打桌球之外,Marco都會帶女兒到郊外踏單車、跟導賞團行夜山等,他笑言兩個女更禁止他發惡責罵她們。那豈不是反被女兒恰?「沒辦法啦……我不是經常在她們身邊……嚴格監督學業由太太負責,女兒做錯事會都由太太負責鬧。」幸好Shirley不介意做醜人!

Marco與兩個女齊齊拍攝家居保險廣告。(OneDegree提供相片)

太太教女有方,兩個女兒現就讀一間傳統名校,兩夫妻共識不做虎爸虎媽,從不要求女兒考100分爭第一,只求女兒盡力做好學生本份,盡力溫書、做齊功課,有個愉快的校園生活更重要。

我自己仍努力學做好爸爸,我一直都以桌球手的心態做爸爸,我們在波枱上經常犯錯,每次都要自我檢討,下場作出改善,從錯誤中學習。我希望女兒都可以學到這一點,我們一家人都會坦白指出對方問題,並會承認錯誤作出改善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獲頒最強爸爸 不捨女兒大得快

最近Marco與女兒接拍了OneDegree家居保險廣告,很開心與女兒留下一個難忘回憶。片段中大女畫出爸爸一手持香蕉,另一隻手持桌球桿,畫面相當有趣。而細女則畫上爸爸捧起獎盃,讚揚他是最強爸爸。Marco特別認同廣告中一句「爸媽就算做得幾好,都覺得自己做得唔好」,他感言所有父母都是子女心目中的No.1偶像,必須盡力做好榜樣,讓女兒健康快樂成長。

做爸爸比打桌球難得多,打波是挑戰自己,但爸爸的行為會影響女兒成長。現在看著女兒也百感交雜,大女快將10歲,但我仍清楚記得她小時候的樣子,時間真的過得很快,每次我返香港見到她們都長大了一點,但我不想她們大得太快,好矛盾!

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︰https://bit.ly/3ClEy1R

【名師試題教室】睇片連工作紙  中英數必學單元︰https://bit.ly/3sEeM3Q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bit.ly/34FTtW9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
記者︰林綺玲